手机看新闻
[摘要] 牢记总书记嘱托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福州晚报讯 21日,福州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(2021年修编)公示,优化了4号线、5号线、6号线方案,主城区加密了7号线、8号线、9号线
牢记总书记嘱托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
福州晚报讯 21日,福州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(2021年修编)公示,优化了4号线、5号线、6号线方案,主城区加密了7号线、8号线、9号线,新增S1-S6市域轨道交通线路。
逐步实现全域轨道交通覆盖
目前,福州地铁1号线、2号线已开通运营,4号线、5号线、6号线及福州至长乐机场城际铁路F1线正在加速建设中。
规划编制践行关于建设福州“现代化国际城市”要求,着力推进综合交通、智慧交通、绿色交通、平安交通建设;坚持深入推进福州都市圈高质量发展,优化区域和城市交通体系,促进交通与城市融合发展;坚持贯彻公交优先的城市交通发展战略,标本兼治缓解主城区交通拥堵和引导滨海新城发展;坚持远近结合,统筹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,构建“四网融合”的轨道交通体系。
规划修编强化主城区轨道覆盖,改善交通拥堵,在主城区规划增加2条南北向线路、1条东西向线路;促进滨海新城发展,在滨海新城规划增加1条南北向线路、1条东西向线路;呼应“六城五品”发展目标,增加预留6条市域轨道交通线路,逐步实现全域轨道交通覆盖;响应“中国东南(福建)科学城”战略布局,优化提升2条线路,实现科学城副中心快速通达主城核心区和滨海新城核心区。
主城区与滨海新城实现半
远期规划年度为2035年,与正在编制的福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远期年度一致,远期线网规划重点范围为福州市中心城区。远景规划年度为2050年,远景线网规划范围拓展至福州市域。
规划目标包括提高轨道线网密度,远期及远景中心城区线网密度达到0.8千米/平方千米以上;加大轨道站点覆盖率,远期规划站点800米范围覆盖中心城区人口和岗位数达到55%以上,远景规划站点800米范围覆盖中心城区人口和岗位数达到65%以上;提升轨道出行效率。
远期福州主城区与滨海新城实现半;福州主城核心区至三江口副中心、科学城副中心及周边外围组团实现30可达;单程45以内通勤客流占比提升至80%;主要对外交通枢纽至福州主城区、滨海新城、科学城副中心、三江口副中心最远1基本可达。远景进一步强化滨海新城内部联系,空港组团、松下组团与滨海新城核心区轨道交通30左右可达。
远期线网总规模约621千米
修编后的远期线网由16条线路组成(含F1线),构成“环+放射、两网互联”的布局方案,线网总规模约621千米。其中。市区线12条、约424千米,市域线3条、约135千米,城际F1线约62千米。
远景线网由20条线路组成(含F1线),线网总规模约781千米。其中,市区线13条、约460千米,市域线6条、约259千米,城际F1线约62千米。整体规划形成“一环(4号线)两核(主城区和滨海新城)、三联(主城区与滨海新城3条联系通道)八射(主城区范围环线向外8个放射方向)”的网络构架。
修编后的轨道交通线网对福州市空间结构中的“两核两心七组团”的“两核”进行了强化,以福州主城核心区、滨海新城核心区为主构建了放射状线网结构,对规划三江口副中心、科学城副中心及外围七个组团,都实现了覆盖,呼应了大福州“一主一副双轴两翼一区”的开放式、网络化、集约型、生态化的国土空间总体格局发展战略。
对比2018年批复的线网规划修编调整方案,优化了4号线、5号线、6号线方案,完善了既有及在建线路功能;调整了3号线、原7号线(新11号线)、原8号线(新10号线)方案,进一步吻合了城市发展和国土空间总体规划;在主城区范围加密了7号线、8号线、9号线,滨海新城范围加密了12号线、13号线,进一步强化了轨道交通覆盖,并为中心城区轨道交通发展预留了一定弹性空间;新增S1-S6市域轨道交通线路,拓展了市域轨道交通网络。
扫码可看规划方案示意图。(文章来源:福州晚报)
回复还可以输入100字